社会困境中态度与行为的演化研究
【摘要】:在公共地问题、公海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抽象出的社会困境中,可以考虑一些法律法规外的、非强制的因素对个体行为的作用。本文考虑个体的态度特征和行为特征,并将个体依据所持态度和具体行为进行分类。当态度和行为都是两种类别时,个体分为四类。在态度可以互相转变、行为可以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建立群体演化模型,探究个体态度与合作行为的变化规律,对合作的出现与维持提供一定的解释,为摆脱此类困境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在第二章考虑个体态度对个体行为的单向影响,根据不同的态度划分建立了两个不同的群体演化模型。首先,根据是否表达自己行为意向的态度,将群体中个体分为沉默者和发言者。考虑公众对沉默的合作者给予嘉奖,建立了一个个体态度影响个体行为的群体演化模型。结果表明,当群体中个体受他人影响程度小时,对沉默的合作者的适当嘉奖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合作;而当个体受他人影响程度大时,此时无论如何增大对沉默合作者的嘉奖都无法使合作出现。其次,根据是否关注困境中相关话题的态度,将群体中个体分为关注者与冷漠者。考虑合作者可以得到和关注者比例(社会关注度)正相关的额外补偿,建立了另一个个体态度影响个体行为的群体演化模型。结果表明,当群体中关注者比例很低时,即整体上是冷漠的,则无论额外补偿力度有多大,合作也难以在群体中维持;而在群体中关注者比例较大的前提下,适当的补偿力度可以有效地促进合作。在第三章考虑个体态度与个体行为的相互影响,建立了一个个体态度与个体行为相互作用的群体演化模型。根据态度的冷漠或关注、行为的合作或背叛,将群体中个体分为四类。通过关注者比例(社会关注度)对合作者所获补偿的正向作用,体现个体态度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通过背叛者比例对冷漠者的态度转化概率的作用,体现个体行为对个体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关注者比例较高时,对合作者的额外补偿可以有效地促进合作;并且背叛行为促使冷漠者转变态度的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合作,不同的机制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