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手机打开
二维码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雷公藤多苷对湿疹大鼠皮损的预防作用及机制

张明昊  董文霞  薛鹏坤  高一盈  马伟洋  王珍  马峰伟  张圣欣  李丰  
【摘要】: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对湿疹大鼠皮损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与组胺受体H1(H1R)/瞬时感受器电位受体1(TRPV1)通路、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TRPV1通路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通路的关系。方法 取健康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雷公藤多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正常饲养;模型组和雷公藤多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湿疹模型,将大鼠腹部及背部脱毛,在腹部皮肤涂抹DNCB-丙酮橄榄油溶液进行致敏,5 d后在背部皮肤涂抹0. 5%DNCB-丙酮橄榄油溶液进行激发,在右耳内外侧耳面涂抹1%DNCB-丙酮橄榄油溶液进行激发。于实验第3天开始给药,雷公藤多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4. 5、9、18 mg/kg雷公藤多苷溶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1 d。末次给药24 h后,观察大鼠背部皮肤外观情况;处死大鼠,沿耳基线剪下双耳,用打孔器在左右耳中部取圆形耳片,称取耳片质量,计算耳肿胀度和耳肿胀抑制率;取背部皮肤组织,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形态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H1R、PAR-2、TRPV1蛋白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组织中p38 MAPK、p-p38MAP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耳肿胀度增加(P 0. 05);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苷低、中、高剂量组耳肿胀度减少(P均0. 05);与雷公藤多苷低剂量组比较,雷公藤多苷中、高剂量组耳肿胀度减少,耳肿胀抑制率增加(P均0. 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背部皮肤出现湿疹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苷低、中、高剂量组背部皮肤湿疹病变程度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皮损组织中H1R、PAR-2、TRPV1、p38 MAPK、p-p38 MAPK蛋白水平升高(P均0. 05);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苷中、高剂量组皮损组织中H1R、PAR-2、TRPV1、p38 MAPK、p-p38 MAPK蛋白水平降低(P均0. 05);与雷公藤多苷低剂量组比较,雷公藤多苷高剂量组皮损组织中H1R、PAR-2蛋白水平升高(P均0. 05),雷公藤多苷中剂量组TRPV1蛋白水平升高(P 0. 05),雷公藤多苷中、高剂量组皮损组织中p38 MAPK、p-p38 MAPK蛋白水平降低(P均0. 05)。结论 雷公藤多苷对湿疹大鼠的皮损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1R/TRPV1、PAR-2/TRPV1和p38 MAPK通路有关。

知网文化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