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手机打开
二维码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评分

【摘要】:正随着美国11月总统大选的日益临近,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议题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奥巴马总统正在结束伊拉克及阿富汗两场战争,并在对基地组织展示强硬态度的基础上展开竞选活动。共和党候选人则纷纷指控他要为美国的衰落及对伊朗所表现的软弱负责。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思远;;给战争一个理由[J];科技与企业;2003年03期
2 周永生;;菅直人内阁外交政策的成因[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3 李娇;;浅析俄罗斯外交中的大国观念[J];学理论;2011年16期
4 刘亚伟;;被本·拉丹改变的美国[J];决策与信息;2011年07期
5 耿国祥;王晋京;;《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逻辑串讲[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6 ;看世界:更多的视角,更大的视野[J];黄金时代;2011年01期
7 金龙云;;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与《外交季刊》[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8 方芸;;老挝全方位外交政策与老中关系[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02期
9 王淑萍;;浅析革新开放后越南的外交政策调整[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董天美;;主体间认知差异对当前中国外交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的思考[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1 ;周边风云[J];南风窗;2011年15期
12 邓兴普;;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J];高中生学习(高一版);2011年01期
13 孔敏;;门罗主义与美国对拉美的外交政策[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14 唐见端;;为重大决策贡献智慧——“中外智库与外交政策”研讨会侧记[J];公关世界;2009年02期
15 赵灵敏;;利比亚,下一个伊拉克?[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30期
16 张居永;;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与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J];党史文苑;2011年12期
17 张沛霖;;浅析“门罗主义”的双重性质[J];中国报业;2011年04期
18 文斌;;邓小平对美外交思想探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19 鲁军虎;杨坤;;圣经文化对当代美国政治文明的影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20 长鹰;;少年萨达姆[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凌;;21世纪初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调整[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朱鸿博;;在亲美独裁者与自由理想之间:冷战时期美国拉美外交政策的悖论(简略稿)[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浦启华;;和谐世界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中国未来新的战略态势——三环外交[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董玉梅;栾锦萍;;浅谈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5 张北根;;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姜大为;;时代主题转换与我国对外政策调整[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郭学堂;;国际主义与中国外交的价值回归[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8 汪段泳;;想象中的帝国与帝国的想象——从“帝国电影”中看美国霸权外交的社会民意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9 孙若彦;;评卡洛斯·埃斯库德的外围现实主义理论[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倪建平;;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塑造:文化传播的视角[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中国博士雷竞技下载ios 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联合;美国新保守主义及其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苏礼;中国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季丽新;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D];山东大学;2006年
4 唐翀;军人政治与外交政策[D];暨南大学;2007年
5 王新;后冷战时代中美俄三边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蒋建忠;印象理论与外交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7 狄会深;美国思想库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5年
8 岳汉景;文化影响外交政策的机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滕淑娜;欧内斯特·贝文与战后西方同盟关系的形成[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阿雷(Alireza Khoshrou);冷战后中美新公共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雷竞技下载ios 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恩东;军工复合体与冷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张爱丽;试析文化因素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建章;论国家民族主义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娜;论俄罗斯对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蕴锋;印度思想库及其对华政策主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买买提艾力;试析中国的中东政策[D];新疆大学;2004年
7 李红;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伟亮;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汤燕;布莱尔政府外交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汪红英;欧盟东扩背景下的波兰外交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成;美国 外交政策将更趋强硬[N];人民日报;2004年
2 陈永杰;外交政策势成奥巴马选战软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美国所 张立平;美国的外交政策与“颜色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本报驻阿布扎比记者 徐惠喜;伊拉克:繁荣与富裕在哪里?[N];经济日报;2005年
5 万刚;伊拉克:反美武装又掀袭击浪潮[N];中国国防报;2005年
6 陈晚宜;美国满世界为伊拉克招保安[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拜登承诺:美外交政策将告别耍单边[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本报记者 彭宏;还政一年伊拉克[N];科技日报;2005年
9 记者 王恬 张旸;美国勾画今年外交政策重点[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小溪 子墨;学术研究与外交政策:独家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