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手机打开
二维码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血流限制训练与运动后低血压反应

李宇琳  倪国新  
【摘要】:血流限制训练是指通过运动时阻断部分血流,从而进行较小负荷的运动也能产生大负荷运动后的训练效果。运动后低血压是运动防治高血压的主要机制之一,对于部分无法进行抗阻运动的高血压患者,如骨质疏松、肌肉骨骼术后或体质较弱的老年人,血流限制训练能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引发运动后低血压。其作用效果与袖带宽度、参与加压的肌肉量和加压方式等因素有关。另外,血流限制训练具有疲劳程度低、有效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有效促进骨生长与骨密度提高、提高有氧能力和心肺耐力等优点,将为运动防治高血压提供新的运动策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庆伟;;足球运动专项有氧能力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张立;外源性磷酸肌酸在提高足球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中的作用及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3 杨长山;;关于400米跑项目本质特性的研究Ⅰ.有氧能力训练在项目训练中的作用[J];福建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4 柳百敏;;800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评定方法[J];体育科研;1982年11期
5 ;肥胖带给宝宝的4个伤害[J];父母必读;2012年03期
6 王世波;;有氧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年11期
7 王智明;;橄榄球专项有氧能力的生理学基础和训练学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浦钧宗;刘少玲;;我国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的探讨[J];体育科学;1983年02期
9 姚绩伟;丁秀诗;;对台阶实验与1000m/800m跑作为评价大学生有氧能力手段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7年01期
10 高增谦 ,张国栋 ,李玉琳;用多因素回归方程简测10岁儿童有氧能力[J];体育教学与科研;1987年04期
11 Neil Armstrong;朱为模;;对《与青少年有氧能力相关的10个问题》一文评论的回应[J];体育科研;2018年02期
12 陈帅;;浅析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及其训练方法[J];体育师友;2009年03期
13 邓树勋;黄玉山;;发展有氧能力练习的强度阈[J];体育教学与训练;1990年05期
14 陈秋红,格日力,王晓真,吴天一;世居及移居高原青少年最大有氧能力的特征[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4年04期
15 姜文凯,柏卫东,丁宁炜,郑东海,季师敏;划船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个体特性[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1年01期
16 G·洛蒂;周倩;;普通人和运动员的骨骼肌特性与有氧能力的关系[J];山东体育科技;1986年02期
17 赵丽娟;李广鹤;李春波;曹歆轶;姜丽娟;李清伟;车琳;;社区老年人有氧能力的现况调查[J];实用老年医学;2019年06期
18 吕东旭,张明伟;有氧能力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9 陈虹,温大英,季成叶;肥胖对12~15岁男生有氧能力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20 浦钧宗;;七十年代有关最大有氧能力的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运动医学分册);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宇琳;倪国新;;血流限制训练与运动后低血压反应[A];第三届“全民健身 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21年
2 应乐;;HIIT对提升青少年有氧能力的应用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民健身 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21年
3 杨睿;何子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能力的关联性及功能研究[A];2014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李丹阳;徐懋华;阙怡琳;王智慧;;青少年有氧能力训练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5 吴利知;;运用无氧阈值时的心率和桨频发展比赛有氧能力[A];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0年
6 汪军;陈圣涛;王松利;张美玲;郝秀娟;邵子墨;;不同专项运动员血液指标与有氧能力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7 孙睿哲;;西藏儿童青少年有氧能力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8 曹佩江;;自行车女子中长距离项目运动员4周低氧训练前后有氧能力变化的研究[A];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9 何子红;常芸;王升启;;IGF2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杰出有氧能力的关联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魏文哲;;关于女子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1 陈青;马力宏;张薇;陈家琦;;Conconi-BrP理论以及体质特点与有氧能力的关系在评价少年运动员训练程度和选材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12 何子红;万仲兵;徐玄冲;张霞;许奎元;许志勇;席翼;文立;胡扬;;NRF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男性有氧能力的关联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3 常芸;于长隆;刘爱杰;高晓嶙;;我国耐力运动员mtDNA高变区Ⅰ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最大有氧能力的关联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4 徐勇灵;高雪峰;苏首瑜;陈守超;温子豪;;综合运动对中年人群心功、肺功和有氧能力干预效果的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15 徐国栋;周超彦;刘重新;龚辉;;近红外光谱学监测技术在有氧能力评定中的应用——无损监测个体乳酸阈新途径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6 徐心浩;李旭鸿;仰红慧;余卫东;陈森兴;陈佩杰;;不同的训练模式对青少年运动员有氧能力影响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7 高颀;朱荣;田野;胡扬;赵杰修;;HiHiLo对国家跆拳道女运动员血像、红细胞2,3-DPG和有氧能力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8 聂文良;邹亮畴;;抗阻训练对骨骼肌有氧能力影响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9 赵凡;曹建民;谭海;贺峰;徐鹏;;我国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初步研究[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20 王海燕;胡扬;刘刚;魏悦爽;胡苗;席翼;文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SHBG(TAAAA)n多态分布及其与有氧能力的关联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中国博士雷竞技下载ios 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可伟;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运动员有氧能力变化特征及其限制因素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20年
2 邹志春;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郭黎;优秀击剑运动员肌力特点、有氧、无氧能力及赛前机能状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吴小彬;女子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训练过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5 周超彦;游泳长距离项目专项训练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的研究与建立[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雷竞技下载ios 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英;不同运动干预对脂代谢异常人群有氧能力和心脏功能与结构的影响[D];西安体育学院;2019年
2 王海龙;学生有氧能力分群研究及其在系统中的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3 陈圣涛;不同专项运动员血红蛋白总量与有氧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4 卢楠;高强度与中等强度跑步训练对男性业余马拉松选手有氧能力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
5 孙顺利;血清钙浓度与有氧能力对学龄前儿童认知影响的交互作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8年
6 王斌;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提高13-17岁男子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实验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8年
7 陈翀;浙江省优秀400米跑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刘洪峰;评定优秀青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有氧能力指标筛选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奎;不同运动干预对50-59岁女性人群最大有氧能力的影响[D];西安体育学院;2014年
10 常永玲;大学生有氧能力监测指标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1 王勇;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水槽最大摄氧量能力测试的多参数模式探讨[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12 吴明杰;下肢加压健步走对下肢肌力及有氧能力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9年
13 张雅静;高住低训对少年女子低血色素运动员红细胞膜流动性和有氧能力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4 赵亮;不同递增负荷实验方案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评定结果的对比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
15 王阳;越野滑雪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预测手段的效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1年
16 刘元景;江苏省赛艇公开级优秀运动员全年训练负荷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17 秦淑娟;中药金匮肾气丸对散打运动员冬季体能与免疫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18 李庆学;国家男子曲棍球运动员体能现状及有氧、无氧能力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19 史美琳;高住低训对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影响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20年
20 葛煜;浙江省游泳队奧运冠军教练员训练理念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郭铭;防治肥胖实行科学生活方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胡杨;科学服用“运动良药” 活出“人生的长方形”[N];中国妇女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